tomrs@qq.com
更新时间:2020-09-19 13:12点击:
原標題: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服務百姓
“300多戶住上二層小樓,200多戶買了小轎車﹔吃上安全衛生的自來水,實現了集中供暖,使用液化氣燒飯﹔孩子學有所教,老人老有所養﹔村民子女上大學享受助學金,60歲以上老人享受養老補助……”說起建平縣萬壽街道小平房村農民現在的生活,大學畢業后回村工作的王志祥很是興奮。
“發展為了人民,發展依靠人民,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。小平房村經濟發展成果是由群眾創造的,反過來就要讓群眾共享”。小平房村黨委書記、村委會主任錢學余這樣闡述發展的理念。
村民住上了小別墅
小平房村人有著難忘的記憶。20年前,大家住的是低矮的小平房,走的是泥濘的黃土路。一到雨季,人們就擔心村前那條路,那裡既有對洪水卷走生命的無限情殤,更有對閉塞交通的無奈。
在錢學余看來,小平房村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服務於老百姓。將發展成果惠及於民,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,這才是堅守集體經濟這一發展之路的終極目標。於是,多年來,錢學余一直思考如何使經濟發展成果惠及村民,提升村民幸福指數。
曾幾何時,高高的樓房,優雅的人居環境,隻能是小平房人的奢望。如今,這樣的生活不再是夢。為了讓村民過上城市般的舒適生活,錢學余同村 “兩委”班子科學謀劃,從2006年到2009年,在全村建起320棟、戶均面積200多平方米的二層小樓,而且配套集中供暖、供氣、供水。入住村民每平方米僅出資600元,戶均得到集體建房補助8萬元,目前已有320戶村民住上樓房。電話、有線電視、互聯網寬帶的入戶,讓村民享受到信息化帶來的快捷和便利。
如今,祖祖輩輩土裡刨食的農民過上了城市化的生活。69歲的一組村民王國文,一家5口三代人住在320平方米的二層小樓,擁有5個臥室、2個衛生間、2個廚房和1間車庫,外加一個小菜園,購房款僅花了18萬元。室內寬敞明亮,室外交通方便。面對記者採訪,王國文慨嘆道:“做夢也沒想到咱也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。 ”
以往,小平房人燒柴用的是樹枝、秸稈,煙熏火燎的日子傳承了上千年。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下,錢學余從改善老百姓生存環境著手,將目光投向清潔能源——以“秸稈能源”為代表的生物質能。經過深入調研和科學規劃,小平房村投資135萬元新建秸稈氣化站,村民們用上了清潔能源。村裡建集中供暖鍋爐一個,供暖面積8萬平方米,使350戶農戶和學校、敬老院等公用建筑實現了集體供熱。
為了讓父老鄉親不再泥濘出行,村裡先后投資近1700萬元,修建了村組路,並投資490萬元完成公路綠化、街路硬化工程。目前全村公路實現三縱三橫、暢通無阻,村內主要街道全部實現硬覆蓋。為了解決百姓的飲水問題,村裡投資數百萬元建自來水廠6處,全村13個村民組全部吃上自來水。
幸福指數節節攀升
錢學余非常重視教育投入,因為那關系到小平房村的明天。從2003年起,小平房村對本村考上大學的學生,均發給1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獎金。 2008年,村集體投入1200萬元新建了標准化村小學,教學樓、食堂、宿舍和塑膠操場一應俱全,校園條件居全縣一流水平。學校除了1至6年級義務教育,還開設學前班、幼兒園,少兒從3歲到小學畢業都可在校園度過。看到孩子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學習,錢學余由衷地笑了。
在養老和醫療方面,2010年,在錢學余的倡導下,村裡投資800萬元建起高標准敬老院,內設150個標准間,配有含淋浴設施的衛生間42個,裝備兩部電梯,為老年人創造了老有所居的環境。60歲以上老人按年齡享受360元至600元的養老補助。從2004年起,村裡還為60周歲以上老人發放養老補助金,已累計發放100萬元,使300名老人受益。在醫療方面,村裡建有衛生室,村民看小病可以不出村。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,個人繳費部分全部由村集體支付。
小平房村富裕了,村民的幸福指數提升了。錢學余認為,真正的幸福生活不僅是物質生活的豐富,更要擁有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。要改變農村落后面貌,不但要富口袋,還要富腦袋。 2008年,村裡投資1000萬元新建4200平方米的綜合大樓,設有培訓室、圖書閱覽室、農家書屋等服務設施。村裡實施村民“醒腦、益智、提升”工程,在實用技術培訓等方面加大力度,累計使800名村民參加了各類培訓。村民魏兆新承包大棚,過去因為不懂技術虧損十幾萬元,參加培訓后,年收益達20萬元。
村裡把豐富群眾業余文化生活作為重要內容來抓,先后投資450萬元,在中心村修建了3個文化活動廣場,投資75萬元建大型LED顯示屏,利用這些文化硬件設施,組織村文藝骨干參加各類藝術培訓。如今,每當清晨和夜幕降臨之際,村文化廣場就熱鬧起來,扭秧歌、跳舞、做健身操等群體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,整個山村充滿了生機和活力。每到重要節日,村裡都要請國家、省、市級文化團體前來演出,還不定期地舉辦秧歌、籃球、象棋、實用技術比賽和農業科普電影展演等活動,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。為進一步規范全體村民行為,村裡制定了《小平房村村規民約》,經過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后,人人都自覺遵守,“講文明、樹新風”的理念已經成為小平房村廣大村民的一種文明自覺和行為習慣。 2011年,小平房村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全國文明村。
建設宜人的美麗家園
經濟社會迅猛發展的小平房村,引起了外界的高度關注,更是讓周邊鄉村的百姓羨慕不已。但是,眼光長遠的錢學余覺得還不夠,認為小平房村在生態建設等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。錢學余說:“前些年,小平房村的發展依靠的是當地的礦產資源,但我不想在多年之后,讓子孫后代罵我們吃了他們的糧食。所以,合理有序地開發資源是我們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部分,重要的是我們應考慮為子孫后代留些什麼。要讓百姓安居樂業,還需要打造他們心中向往的環境優美、山清水秀、舒適宜人的美麗家園。 ”
近年來,針對採礦帶來的山體破壞、尾礦砂石堆積等問題,錢學余創造“還原法”,用尾礦砂回填礦坑,上面填土栽樹,還原山體、保護環境,打造新的“花果山”。如今的小平房村,滿山樹木,根本看不出昔日的採礦痕跡。錢學余帶領村民在荒山荒坡上大量栽植沙棘、黑鬆、棉刺槐,在河灘地栽植速生楊,在山坡地栽植南果梨和葡萄。目前,小平房村的森林覆蓋率達到50%,成為青山疊翠、綠樹合圍的美麗鄉村。
小平房人著力提高旅游產業的特色吸引力,以紅山文化旅游為依托,加快自然和人文景點建設,打造旅游品牌,提升發展形象。記者從村部沿著寬敞的公路前行5公裡,就來到了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天秀山森林公園。這裡是錢學余重點打造的秀美家園。 75歲的村民柴鳳山在天秀山風景區開辦了“農家樂”小吃部,見到記者,他高興地說:“天秀山旅游一年比一年火,附近村的農民都跟著受益,我們老兩口開的這個小吃部生意不錯。兒子在城裡把樓房都給買好了,我們就是舍不得走。 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