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mrs@qq.com
更新时间:2021-01-13 08:04点击:
李倩畫
我國現運營的近180座機場中,70%虧損,江蘇13個省轄市9座機場有7個“吃不飽”。記者深入調查發現,江蘇不少地市規定所屬各部門、各單位每年包機出行的次數,甚至出台文件強迫下屬單位包機出國出境考察,為機場“輸血”(1月21日《光明日報》)。
記者通過調查發現,在江蘇9個機場近270條航線中,超過20%的航線是由政府公務消費為機場填補客源。實際上,鼓勵公務員出差坐飛機,並非是江蘇一些地方的首創。河南省洛陽市曾在2005年與2008年兩次出台公共政策,以刺激處於低迷的航空市場。
地方政府發展當地航空業無可厚非,但動用公款鼓勵公務員乘坐飛機出差,卻讓人感到意外。至於公務員出差選擇交通工具的制度安排,依據2007年1月1日施行的《中央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差旅費管理辦法》,交通費方面,出差人員乘坐飛機從嚴控制,出差路途較遠或出差任務緊急的,經單位司局以上領導批准方可乘坐飛機。單位級別在司局級以下的,需經本單位領導批准方可乘坐飛機。顯然,江蘇省等地的做法,與國家制度有較大的出入。倘若按照如此邏輯推演的話,發展旅游業,豈不應該鼓勵公務員用公款旅游?發展餐飲業,就應該鼓勵公務員多用公款到飯店吃喝?
倘若站在財政的角度來審視,政府動用的公共財政補貼,是來自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,財政收入則來自稅收。政府“包辦航班”,是拿全體納稅人的稅款,來補貼其中的一小撮公務員。按照現行公共財政理念,政府每花一分一厘,必須按財政預算編制執行。可是,政府“包辦航班”的做法,不僅體現了對納稅人權利的不尊重,更是將國家的財政預算制度架空。
即使政府真地想動用納稅人的錢來鼓勵公務員出差坐飛機,也必須經過人大審批或聽証程序,也就是要先過民意和程序兩道關口。而現在的普遍事實是,一些地方政府動用納稅人的錢,不但不征求納稅人的意見,也不走地方大人審批的程序,重獎起來很隨意,也很瀟洒,這種現象的存在,不僅反映地方政府對人大監督的忽視,也顯示出對民意和程序意識的輕視。
面對當地航空業出現的乘客不足,多數機場處於嚴重虧損狀態,當地政府官員,更應反思造成其問題的根源所在。機場規劃與建設的重要前提是有無充足客源與航班需求。眼下的航空業遇冷、上座率不高,靠政府輸血勉強度日,未嘗不是當初盲目規劃與“大躍進”所結下的惡果。記者在採訪中發現,各地政府都將機場、碼頭作為炫耀的資本,作為招商引資的城市名片,鹽城市放著優美的沿海灘涂風光和自然生態不炫耀,卻要炫耀建了十多年、年年虧損的機場。政府鼓勵公務員出差坐飛機,不僅違反了市場規律,而且更違背了民心民意。如此“包辦航班”既飛不高,也難以逃脫折翅墜落的宿命。